现在的位置:主页 > 期刊导读 >

从诗词看唐宋时期的品茗风尚

来源: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4-24
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
【关键词】

【摘要】关于品茗风尚的发展历史,人们一直有“茶兴于唐而盛于宋”的定论。一般认为,陆羽撰写《茶经》,代表着有唐一代茶文化的正式产生。而宋时,“汤社”、“千人社”等专业茶社的

关于品茗风尚的发展历史,人们一直有“茶兴于唐而盛于宋”的定论。一般认为,陆羽撰写《茶经》,代表着有唐一代茶文化的正式产生。而宋时,“汤社”、“千人社”等专业茶社的盛行,更是让品茗之风进一步盛行。

唐宋两朝,政治上的稳定和经济上的富足,带来了精神文化上的发展。特别是在品茗和茶文化上面,这两朝文人为后世留下了很多颇有价值的茶诗词。据统计,仅有宋一代,便有370多位文人撰写过与茶有关的诗词及散文,光是流传至今的茶词茶诗,就有一千多首,两倍于唐朝。这些浩瀚的诗词,向我们透示着唐宋两朝的饮茶风尚。

1 茶叶的采摘和制作

唐朝人对茶叶的采摘时间要求不高,二、三、四月均可采摘。在茶芽的选择上,偏好茶树上挺拔的嫩叶,而上等的茶树多生长于悬崖峭壁上,为了采摘到一等茶叶,采茶者经常跋山涉水,背着茶笼上山采茶,艰苦异常。唐代农学家、文学家陆龟蒙在《茶人》中写道:“天赋识灵草,自然钟野姿。闲年北山下,似与东风期。雨后探芳去,云间幽路危。唯应报春鸟,得共斯人知。”

与唐朝人相比,宋朝人对采茶时间有着严格的要求,常常把从惊蛰到清明、谷雨之前的这段时间,看作是采茶的最佳时期。故此又把这个时节长成的茶唤作“明前茶”及“雨前茶”。宋朝著名诗人黄庭坚在其一首充满画意的诗中,用非常美丽的语言提及过雨前茶:“红罗步障三十里,忆得南溪踯躅花。马上春风吹梦去,依稀人摘雨前茶。”

在茶叶的拣择上,宋朝人比唐朝人更为精细,习惯以芽的形状和老嫩程度来评定级别。一般而言,芽愈嫩,其级别愈高,反之亦然。在称谓上,宋朝人习惯用“旗枪雀舌”来命名茶叶。文学大家陆游的《效蜀煎茶戏作长句》:“午枕初回梦蝶牀,红丝小磑破旗枪。”另有文人写道:“小凤贮都篮,一盏旗枪雨后甘。”

在采茶的天气上,宋人与唐人大体相同,都会在晴天进行采摘。但相比于唐人,宋朝人把时间限制得更为精细,主张在晴天“凌露”之时,宋朝采茶者认为,如果茶被日晒,那么其精华就被耗干,失去水分,就不再新鲜。有诗歌曾对此进行描述:“凤凰岭头春露香,青裙女儿指爪长。檐溜松风方扫尽,轻阴正是采茶天。度涧穿云采茶去,日午归来不满筐。”窥一斑而见全豹,宋代采茶者对天色和气象的重视从中就可以看到。

唐代品茗方法以“煎茶”为主,“饼茶”则是当时主要的制茶形式,又称为“团茶”或“片茶”。唐人李郢曾在一首感谢友人赠送饼茶的诗歌中写道:“金饼拍成和雨露,玉尘煎出照烟霞。相如病渴今全校,不羡生台白颈鸦。”

唐朝之后,宋朝人又发展出了“贡茶”。其工艺精细讲究,龙凤团饼是名气最大的一种,制作时,用金模子或者银模子在其表面压上不同的装饰图案,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。北宋白体诗人王禹偁曾写过一首名叫《恩赐龙凤茶》的诗来描写龙凤团饼的尊贵和雅致:“样标龙凤号题新,赐得还因作近臣。香于九畹芳兰气,圆如三秋皓月轮。”

2 茶具、茶水的选择与讲究

选择茶具是茶艺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,在唐代以前,我国的茶具是和食器混合相用,并没有区分开来,而作为饮茶专用的茶具,出现于唐代。在唐朝乾宁年间,一位名叫徐寅的进士,写过一首传颂千古的茶诗,其中有这么几句:“金槽和碾沉香末,冰碗轻涵翠缕绸。分赠思深知最异,晚铛宜煮北山泉。”这一首诗中记载了三种唐代茶具,分别为用青铜打造而成的茶碾“金槽”、白色的茶碗“冰碗”、煮茶用的锅“晚铛”。从制作材料上讲,唐朝的品茗之具主要分为金、银、玉、瓷等。同时,唐朝人还别出心裁分别给其雅号,如用金银茶具装的茶便称作“富贵汤”,用玉茶具装的茶唤作“碧秀汤”。

宋代由于采用了点茶法,以及斗茶的出现,所以在茶具的选用上有了变化,与唐代相比,更为精致和考究。譬如说斗茶,由于是以茶花来比较品质的高低,因此要求茶色与茶碗的颜色相得益彰,这就致使宋代人特别注重瓷器的质地和运用。北宋文豪范仲淹曾用漂亮的文字描写:“黄金碾畔绿尘飞,碧玉瓯中翠涛起。斗茶味兮轻醍醐,斗茶香兮薄兰芷。”点茶催生了“茶筅”的出现。茶筅用来打茶,当沸水被冲进茶碗中的一刹那,要用茶筅来用力打击,时人谓之“水乳交融”,经过打击的茶叶和沸水,会渐渐泛起泡沫。

“水为茶之母”,在唐宋两朝饮茶者看来,喝茶时选什么种类的水、选哪里的水是非常关键、不可忽视的一件事情。在他们看来,不同源头、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时节的水,有着截然不同的口感和味道,不同的人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。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就颇为喜爱用江水来煮茶喝,他在《汲江煎茶》中写道:“活水还须活水烹,自临钓石汲深清。”

文章来源:《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》 网址: http://www.mrfszzs.cn/qikandaodu/2021/0424/502.html

上一篇:文化风尚与情感抒写明代送别雅集诗画中的图式
下一篇:没有了

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投稿 | 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编辑部| 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版面费 | 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论文发表 | 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明日风尚·远方的家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